济南市简称“济”别称“泉城”,山东省省会。是山东政治、文化、教育中心,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“泉城”,素有“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”的美誉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
济南北连首都经济圈,南接长三角经济圈,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,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,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,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。济南已成功举办亚洲杯、全运会、园林花卉博览会、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国际和国家级盛会。
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也在济南成功举办,标志着这项世界盛会创办一个多世纪后首次走进亚洲。
济南历史悠久,是史前文化“龙山文化”的发祥地,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,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,有被誉为“海内第一名塑”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、隋代大佛(位于历城区大佛村,凿山而成,建于隋代,为山东第一大佛)。中国首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《大东》,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舜(约公元前22世纪)曾“渔于雷泽,躬耕于历山”。历山即济南市历下区南部的千佛山。所以市内还散落有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,如“舜井”、“舜耕路”、“舜华路”、“舜耕山”等。
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,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。在城子崖一带,建立了谭国。商代末期帝乙、帝辛(纣)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“泺(luò)”字即代表今日的趵突泉,从而把济南泉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3552年前(即公元前1542年)。
西周建国后,行分封制,济南地区属齐国。此时,谭国仍继续存在。中国首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,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刺诗《大东》,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。
春秋战国时期,社会发生巨大变革,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。济南属齐国,济南为齐国之泺邑。随后,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,其时著名的齐晋之战,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南部马鞍山一带。
秦: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建立郡县制。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,称历下邑。
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(《史记》)。因地处古四渎之一“济水”(故道为今黄河所据)之南而得名。设立济南郡,此为“济南”一名出现之始。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(今章丘市平陵城)。西汉文帝十六年(公元前164年)以济南郡置济南国,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、市中区、天桥区、槐荫区、历城区、长清区、章丘、济阳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。景帝三年(公元前155年)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,国除为郡。西晋永嘉中,移治历城县(今济南市区)。
东汉,为济南国。灵帝时,曹操任济南相,政绩颇著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。晋永嘉(307~312年)年间,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。自此,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。
南朝宋元嘉九年(公元432年)于济南郡侨治冀州,北魏皇兴元年(467年)复名齐郡。
隋朝开皇三年废郡,改济南郡为齐州,辖历城等10县,治所仍在历城。大业初复置齐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齐郡为齐州,次年置总管府。贞观元年(627年)撤总管府,贞观七年又置总督府。天宝年间先后改称临淄郡、济南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齐州。
宋代至道三年(公元997年),分中国为15路,济南属京东路,为齐州(《宋史》)。徽宋政和六年(公元1116年),齐州升为济南府,辖历城、禹城、章丘、长清、临邑5县,治所设历城,为府治之始。被称为“文学之国”(济南二安)、“富饶之地”,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。
泉城济南金仍置济南府,属山东东路,领历城、临邑、齐河、章丘、禹城、长清、济阳7县。此时,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,直通至海,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,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元初改为济南路,属元王朝的“腹里”地区,直隶于中书省,领历城、章丘、邹平、济阳4县及棣、滨2州,棣州治厌次(今惠民县),辖厌次、商河、阳信、无棣4县;滨州治渤海(今滨州市),辖渤海、利津、沾化3县。
金元之际,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。文学家元好问曾写下“羡煞济南山水好”、“有心常做济南人”等颂扬之词。
明初仍为济南府,属山东布政使司(简称行省),洪武九年(1376年)省治由青州移治济南,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,是山东布政使司、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。
清仍置济南府,雍正二年(1724年)由济南府析出泰安、武定、滨州3州升为直隶州,新泰、莱芜、长清,阳信、海丰、乐陵,商河、利津、沾化、蒲台10县分属3州。光绪年间,济南府仍辖有历城、章丘、邹平、淄川、长山、新城、齐河、齐东、济阳、禹城、临邑、长清、陵县、德平、平原15个县及德州。明清以来,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。
1840年鸦片战争后,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涌入中国,宰割掠夺,济南亦未幸免。1904年,济南自开商埠。百年商埠济南府城市区域随之扩大,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。1911年末,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,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。
中华民国成立后,改府为道,济南初属岱北道,1914年改称济南道。1921年春,王尽美、邓恩铭在济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,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。
1928年5月3日,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,屠杀济南人民1.2万,每年这一天,济南在济南市范围内,包括各区县,都要拉响防空警报,以示纪念。
1938年,日军侵占济南后,划为11个区,称城内东区、城内西区、城外东区、城外西区、商埠东区、商埠西区、商埠中区、东乡区、南乡区、西乡区、北乡区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仍为11个区,总面积177.62平方千米。
1945年6月何思源秘密入鲁,并在9月1日返回济南。何思源返回济南后,先是把远在阜阳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机关迁回济南,接收了国民党控制下的山东日伪政权。
济南市行政区划图1948年9月27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,设立济南特别市。新华社在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: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,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。美联社对此评论:“自今而后,共产党要到何处,就到何处,要攻何城,就攻何城,再没有什么阻挡了。”
1949年5月改为济南市。下辖第一至第十一共11个区。1950年改为市区6个、郊区5个。1951年4月17日,撤销直属乡,设立郊六区。1954年合并调整为市、郊各5区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中共山东省委员会、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、山东省人民政府、政协山东省委员会、济南军区和山东省军区机关、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均设驻于济南,济南继续保持着山东省的政治、经济中心地位。
1991年,设立国家级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
1994年2月,济南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。
截至2013年,济南辖6个市辖区、3个县、1个县级市。市辖区:市中区、历下区、天桥区、槐荫区、历城区、长清区;县:平阴县、济阳县、商河县;县级市:章丘市。
济南市区为历下区、市中区、天桥区、槐荫区、历城区。
名称 |
面积(k㎡) |
常住人口(万人) |
人口密度(人/k㎡) |
---|---|---|---|
历下区 |
100.87 |
75.41 |
7475.96 |
市中区 |
280.33 |
71.36 |
2545.57 |
槐荫区 |
151.65 |
47.68 |
3144.08 |
天桥区 |
258.71 |
68.84 |
2660.89 |
历城区 |
1,303.88 |
112.43 |
862.27 |
长清区 |
1,208.54 |
57.87 |
478.84 |
区小计 |
3303.98 |
433.59 |
1312.33 |
平阴县 |
715.18 |
33.17 |
463.80 |
济阳县 |
1,097.15 |
51.79 |
472.04 |
商河县 |
1,163.19 |
56.41 |
484.96 |
章丘市 |
1,721.29 |
106.42 |
618.26 |
县市小计 |
4696.81 |
247.79 |
527.57 |
总计 |
8000.79 |
681.38 |
851.64 |
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,南依泰山,北跨黄河,背山面水,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、北部的德州和滨州、东部的淄博、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。
济南市位于北纬36°40′,东经117°00′,南依泰山,北跨黄河,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,地势南高北低。
泉的形成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:北部临黄带,中部山前平原带,南部丘陵山区带。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、跑马岭、梯子山、黑牛寨等等。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,平原5000平方千米。最高海拔1108.4米,最低海拔5米,南北高差1100多米。
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,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。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,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,正好把它夹在中间,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,高差达500多米,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,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,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。
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,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,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,形成了大量溶沟、溶孔、溶洞和地下暗河,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。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,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,纵横交错,一路向北,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,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,将水脉阻断拦蓄。最终,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,凭着强大压力,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,一股脑的涌出地面,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。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,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,但地下的震动,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。
济南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,由于受太阳辐射、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,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。其特点是季风明显,四季分明,春季干旱少雨,夏季温热多雨,秋季凉爽干燥,冬季寒冷少雪。年平均气温13.8℃,无霜期178天,气温最高42.5℃(1955年7月24日),最低气温零下19.7℃(1953年1月17日)。最高月均温27.2℃(7月),最低月均温-3.2℃(1月)。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。年日照时数1870.9小时(2009年)。
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,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,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,寒冷晴朗,雨雪较少,多偏北风。夏季受热带、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,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,天气炎热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多偏南风。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、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,风向多变。一年之中,在不同季节,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,构成了春暖、夏热、秋爽、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。济南冬季长达136~157天,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;夏季为105~120天,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;春、秋季最短,都不足两个月。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,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,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。
泉城济南,泉群众多、水量丰沛,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。济南城内百泉争涌,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、黑虎泉、五龙潭、珍珠泉四大泉群,在2.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老城,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:从黑虎泉出发,经泉城广场—西门—五龙潭—大明湖公园北侧—老东门—青龙桥,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,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,与周围的千佛山、鹊山、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,也成为少有的集“山、泉、湖、河、城”于一体的城市,自古就有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柳”、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”的美誉。
除市区四大泉群,在济南市市区周边还分布着另外六大泉群:济南东郊白泉泉群、章丘明水的百脉泉泉群、历城彩石的玉河泉泉群、历城柳埠的涌泉泉群、长清万德的袈裟泉泉群、平阴洪范池泉群。以上十大泉群均属广义“济南泉群”,自东向西又依次划分为四大泉域,分别是:明水泉域、白泉泉域、济南泉域、长孝泉域。济南城内百泉争涌,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,流传甚广。今人探访整理,又评选出新七十二名泉。
除此之外,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、小清河两大水系,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,以及南北大沙河,玉符河,绣江河,巨野河等河流。湖泊有市内的大明湖(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)和章丘市辖的白云湖;百脉泉,黑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。
山东省博物馆
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济南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.07亿立方米,济南素以泉水众多而闻名,据统计有四大泉域,十大泉群,“七十二名泉”,733个天然泉,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,是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,也被誉为“泉都”。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,而且形态各异,精彩纷呈。盛水时节,在泉涌密集区,呈现出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、“清泉石上流”的绮丽风光。现已利用丰富的泉水资源,建设了济南泉水浴场。
济南矿产资源丰富,粘土、石灰岩、白云岩,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、储量大,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,质地纯正,为国内独有。“济南青”辉长岩和“柳埠红”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济南的铁、煤、花岗石、耐火粘土以及铜、钾、铂、钻等多种有色金属、稀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丰富。
林木资源主要有乔木、灌木两大类60多科300多种。当地盛产苹果、黄梨、柿子、核桃、山楂、板栗、大枣等,并产有远志、丹参、枣仁、野菊、香附等多种药材。另外,白莲藕、大葱、玫瑰花、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,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。
2015年济南市生产总值6100.2亿元,比上年增长8.1%。分产业看:第一产业增加值305.4亿元,增长4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2307.0亿元,增长 7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.8亿元,增长8.9%。三次产业比重为5.0:37.8:57.2。
济南市区景色
济南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,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,享有“中国精品菜篮”的美誉,培育出“章丘大葱、鲍芹”、“商河大蒜、彩椒”、“平阴玫瑰、阿胶”、“仁风西瓜、曲堤黄瓜”、“张而草莓”、“张夏玉杏”、“马山栝楼”“香玲核桃”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在国际市场亦具有较高知名度。
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706.7万亩,比上年增加4.0万亩;棉花种植面积33.1万亩,减少4.7万亩;油料种植面积22.4万亩,减少0.5万亩;蔬菜种植面积148.9万亩,增加2.1万亩。
济南市景图济南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,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商埠(1904年),主动进行资本主义化的城市。著名的瑞蚨祥就发祥于此。20世纪初由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与此,更促进了济南的繁荣。
济南在机械纺织、钢铁、化工、轻工、食品、建材等优势工业的基础上,根据国家产业政策,适时地把机(高性能、高附加值机械产品和冶金产品)、车(先进的重型汽车、改装车、摩托车)、电(新型电子产品和高档家用电器)、化(现代生物医药化工、精细化工和化纤)作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,提高了济南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。以轻骑牌摩托车、大型压力机、数控机床、高档改装车为代表的车机产品,以小鸭牌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产品,以将军牌卷烟、金钟牌电子衡器、元首牌针织品、双利达牌箱包为代表的轻工产品,均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。其中小鸭牌全自动滚筒洗衣机、轻骑牌系列摩托车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名牌,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7.4亿元,增长10.1%。其中: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12.1亿元,增长2.3%;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45.2亿元,增长20.8%。轻工业增加值351.0亿元,增长10.6%;重工业增加值1006.4亿元,增长9.9%。
山东大学济南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、服务功能健全,市区范围共有各类商业网点数量近40000个。其中购物中心、商场、超市、便利店等布局合理、数量庞大,商业潜力雄厚。同时,济南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会展业,成功举办了第7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产业博览会和2010年中国糖酒会,也涌现了大批展览展示公司等行业领导企业。济南在拥有两个会展中心的基础上,在城西第三个会展中心即将竣工,届时三馆齐发的会展格局就会形成。
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.6亿元,增长14.9%。分城乡看: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6.6亿元,增长15.1%;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.0亿元,增长11.9%。
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成立于1998年12月15日,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,负责领导和管理山东、河南两省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工作,并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合署办公。下辖郑州中心支行(正厅局级)、分行营业管理部(副厅局级)、青岛市中心支行(副厅局级)和31个市中心支行、210个县支行。
济南是山东的文化、教育中心,有国家教育部985工程、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山东大学、山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高等院校,每年为国家和地方输送大量人才。
截至2013年,济南总共有45所高校,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。随着高校扩招趋势的展开,市区高校规模已经远远不能容纳众多的来济学子,自2000年左右,各高校开始扩建校区,截至2013年已兴建了长清大学城和济南东部大学城(即章丘大学城)。